学校首页

科研工作简报二〇二五年第七期(撷华讲坛总第54期)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3日 17:46点击数:


华中科技大学虞崇胜教授讲座纪要

 

2025年10月13日上午10点30分,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于红湖校区2号教学楼409会议室成功举办了撷华讲坛第54期。本次讲座主题为“高校教师如何保持旺盛的学术创造力”,特邀在政治学领域著述丰硕、已发表400余篇学术文章的虞崇胜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我院赵璇副院长主持,学院科研骨干参加。

 

讲座伊始,虞崇胜教授首先以互动形式切入,询问在场师生在学术研究中面临的困惑。针对大家普遍反映的论文创造力枯竭与研究动力不足等问题,虞教授结合自身深厚的学术积淀,明确指出,所有学术研究的根本价值在于“新发现”。他鼓励师生在阅读文献时务必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能止步于被动接受。

随后,虞教授从政治学研究的元问题出发,引导大家进行深度思考。他系统阐述了“人为什么需要政治”、“人与政治的关系”以及“人的政治主体性如何实现”等根本命题。虞教授提出,人类文明不应仅划分为物质与精神两大维度,“政治文明”是与之并列的、衡量社会进步状态的关键标尺。他着重分析了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的内在联系,指出一个有序的社会政治体系必须建立在利益的平衡之上,并精辟地总结了中国政治文明的三大支柱: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他强调,深入研究这三者间的辩证关系,是开拓个人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在论及学术创造力的具体路径时,虞崇胜教授强调,务必要在前人与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贡献。他建议研究者需兼具“顶层”的宏观视野与“底层”的基层关怀,既要关注整个中国乃至人类政治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如权力制约与历史周期律,也要能从《人世间》这类反映时代变迁的作品中,洞察普通人身份意识的觉醒与变化。他特别指出,学术眼光需具有前瞻性,要善于超前捕捉和研究未来的热点问题。

谈及为师与为学之道,虞教授深情寄语:教师应恪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古训;学生则应践行“开卷有益、学以致用、终身学习”的理念。他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作比,倡导学术研究应服务于社会进步与人民需求。

在互动环节,气氛热烈。针对“如何申报科研项目”的提问,虞教授以“新、奇、巧”三字精妙概括其核心技巧。对于“如何把握期刊偏好”的疑问,他建议应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学术前沿与时代命题。还有老师请教“如何分配写作时间”,虞教授也结合自身实践,给予了详尽而实用的答复。

 

最后,赵璇副院长对虞崇胜教授的倾情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并总结指出,本场讲座不仅系统阐述了提升学术创造力的思想与方法,更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学术热情与研究自信。她鼓励大家以虞教授为榜样,勇于探索,深耕不辍,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座在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与会师生均感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撰稿人:陈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