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科研工作简报二〇二三年第二十八期(“面向新时代的社会建设与发展”系列讲座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9日 18:10点击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范明明博士讲座纪要

我国新时代社会建设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院持续推进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举办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讲座。2023年12月8日,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国家安全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亚地缘政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青衿学术”系列讲座第十三期暨“面向新时代的社会建设与发展”系列讲座第一期在2号楼407会议厅顺利举办。

本次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范明明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以“焦虑与抉择:生态和生计压力下的牧区社会——基于内蒙古牧区的考察”为题分享了近几年范老师在内蒙古牧区的相关研究。本次讲座还特别邀请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崔延虎教授作为与谈人,社会学系教师林芳菲担任主持人。全院师生80多人参加。

范老师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牧区为例,结合其田野调查,运用丰富的图片,向我院师生讲解了内蒙古牧区经历的生态-社会的双重变迁,尝试揭示为何牧民生活条件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牧民焦虑却同步上升这一现象背后的结构性原因。范老师认为,与一般农业生产不同,草原畜牧业生产同时具备第一性生产和第二性生产,两个生产都影响着社会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随着草畜双承包政策的推行,以家户为经营单位的牧民在面对干旱议题时生计的脆弱逐渐凸显,对于金融资本的依赖性增加,并且生计的压力又会传导致生态系统,为降低生产成本,牧民只能通过依赖天然草场提升利润空间,对草原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在讲座中,范老师对草原生态-社会系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介绍,并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国家对草原管理的政策变迁。范老师从牧民生产和生活的现代化与焦虑的心态引入研究,她实地调研发现愈发频繁的干旱是牧户焦虑的原因,牧民普遍通过购买草料和走场两种方式应对干旱,但昂贵的草料价格和稀缺的走场草原使得牧民的成本大大增加,贷款正逐渐成为牧民解决生产成本压力的主要方式。范老师认为牧民增加草料饲喂时间并不会减少天然草场的压力,草料购买的多少与草场退化的程度成正比。干旱危机引发的连锁压力使得牧民处在越来越焦虑的状态。

通过系统地统计内蒙古牧区从1963年到2023年的干旱情况以及原因,范老师认为干旱的背后不仅是气候原因,同时也叠加了人为因素。在高成本压力下,牧民为了保证生计,尽可能让牲畜吃天然草增加利润,但在干旱情况下,本身脆弱的草地又经历了牲畜的踩踏,导致土壤质量下滑,进一步增加了干旱的程度。同时,牧民群体本身也在经历着社会流动与分化,很多牧民虽选择了外出打工,但其生计问题仍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与生计的冲突依旧是相当长时期内需要解决的关键矛盾。处理好生态-社会两个系统的有机联系,并且第一性生产和第二性生产特征能够形成有效循环,或许这是解决牧民焦虑与气候变化的核心之道。

在与谈环节,新疆师范大学崔延虎教授从新疆牧区的角度向大家介绍新疆草原的变化过程,在他看来,新疆草原虽尚未面对内蒙古草原这般危机,但我们仍需警惕。崔老师认为学习吸收游牧生态文化,重视西北地区草原的生态屏障作用非常重要。最后崔老师期望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能够多关注草原与气候变化问题,并重新认识草原价值和游牧社会,共同维护好我国的草原环境。